新闻

2022年11月
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- 2022年11月
倡人人可教 关顾英语学习多样性
万钧汇知中学多年来致力实行「人人可教」的教学理念,推动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,照顾学习多样性。作为直资学校,学校有更高自主性决定教学语言,得以按学生的兴趣及能力开设3班初中英文班,以英文作为授课语言;另推行适异教学,细致地关顾不同能力及特性的学生。学校重视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,升中前开办体验及暑期衔接课程,高中时根据数据安排拔尖补底,同时配合跨学科协作及电子学习工具,提升学生英语及自主学习。
按学习差异 设初中英文班分层支援
学校非常重视英文教学,积极投放资源,包括聘用外籍英语老师,安排不同类型的教师培训,举办多元化的英语活动等。顺应家长及学生的诉求,加上考虑到学校具备足够的经验,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,遂近年逐步加开初中英文班至3班。
张志文校长解释:「非英文科老师要使用英文教学、处理课业和笔记全改用英文,学校事前需要做足准备,投放资源支援,加强教师培训。」学校提升外籍英语老师的教学比例,除了以「合作教学」(co-teaching)形式进行课堂,近年都独立执教,更会带领课外活动,为增班创造条件。另外,从上学年开始,学校开设以英语教授的高中选修科,帮助英语能力较高的初中学生无缝过渡至高中课程。英文科主任蔡咏竹表示,为贯彻教学理念,英文科会在课堂设计、评核等方面推行适异教学,分层支援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。「例如默书时,能力较低的获得更多小提示,能力较高的获得更多奖励分(bonus points)。此外,团队亦会善用电子教学软件及平台,让适异教学能够顺利推展。」
设中一衔接课程 助适应新环境
为让准中一学生对未来学习有完备认识,学校推展贯通小六至中一学习的校园活动。早在入学前一年的11月,学校已为有兴趣报读该校的小六学生举办「万钧汇知小学堂」,作为踏入新阶段的「热身」活动,初步认识不同学科的学习情况与程度。
到开学前的暑期,学校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衔接课程—「这个暑假不太闲」,让新生在轻松的氛围适应新的学习环境。张校长表示:「学生有机会了解英文科等不同学科的内容、范围,我们亦会为他们安排德育课、体艺、制服团队介绍及参观。」以往新生曾经到访骑术学校、金融管理局,到大会堂听音乐会,从中提升投入中学生活的期待感。「课程收获良好口碑,一方面家长毋须苦恼暑假的安排,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借此增广见闻,对未来的校园生活有所期待。一连串体验活动,亦能够向学生传达英文『在日常生活应用到,不是只有单向地从课本上学习』的讯息。」
学校又邀请一众学兄学姐在课程期间照顾新生,带领分组、工作坊。在开学后,他们会继续担当小导师,陪伴新生参加活动,体现关爱的精神,充分贯彻校内的发展特色,致力培养学生真、善、美的品格。
支援应考国际水平试 针对性强化弱项
教学团队规划多项教学策略,支援高中学生在香港中学文凭试取得理想成绩。除恒常补课以外,亦会因应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,课后进行补底与拔尖。通过系统性地分析文凭试过往考卷,估算学生的程度,能够让教学团队按弱项补强;根据过往的出题走势、特色、题型,加强操练,提升学与教效能。
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装备自己,定期测试英语水平,借以制定学习目标,学校安排学生报考TOEIC Bridge、TOEFL Junior、IGCSE等国际英语水平检测考试。此外,学校亦鼓励高中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的英语相关比赛,增加经验,扩阔眼界;又特意邀请英文科成绩优异的校友前来分享、担任课程导师等。蔡主任表示:「由于校友过去也是在同一环境下长大,自然明白同学的学习难点,有助考取好成绩。」
重自主学习 建教材库 推跨学科阅读
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,于本学年参加香港中文大学的「优质学校改进计划」,以支援教师推动自主学习。校方主张善用电子教学工具,由教师在网上分发教材,学生在课前预习,以进行翻转教室教学。老师善用电子教学工具进行评估,减轻批改工作量之余更能掌握学生强弱。近年,老师们更开始进行前测后测,收集学生表现以便调整教学步伐及掌握其表现作反馈。
英文组更用心准备了《Learning Companion》的英文学习「小天书」,整合及收录英语词汇、有用的句式、学生的常犯错误,供学生参考与温习。其他科组同样会在校网上传学科知识、字词、短片连结等英文资源,持续完善教材库,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巩固及延伸所学,推动自主学习。
张校长指出:「我们相信优良的英文学习不止是英文科老师的责任,而是全体老师一起去帮助学生。」学校积极推动跨课程阅读,好让学生在其他知识领域充实英文阅读能力,更好地装备自己。不同学科教师需要协调适合的课题进行跨学科学习,包括英文科与科学科的水资源、与地理科的可再生能源、与STEAM的动力滑翔飞机等。配合KWL(Know, What, Learn)的阅读策略,学校期望能够加强不同学科的预习文化,同时让学生反思所学。
校本特色英文课 跨民歌、戏剧领域
跨学科学习是学校的一大特色,有着筹办全港小学英文民歌组合歌唱比赛的传统,英文组会在校内策划「Folk Song Festival」,让学生在英文课学到英文民歌的背景,而音乐课则会进行班际民歌比赛。另外,学校素以戏剧教学闻名,英文组亦曾举办「Dramatic Reading Competition」,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从戏剧角度朗读台词,感受人物角色的所思所想。这些别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,让他们能够在轻松的英语语境中提升兴趣与能力。
与本地、海外教育机构 联系紧密
学校具有庞大又紧密的联系网络,会与办学团体万钧教育机构的两所属校定期进行联校教师培训,持续提升教学质素,制造良好的协同效应。张校长指出:「教学团队经常参与联校交流,分享彼此的成功经验、学生表现;友校间亦借着教材资源共享,调适校本教材,并取长补短,共同提升教学效益。」
除本地的资源外,受惠于网络发达,纵使疫情持续,学校与海外联系学校的交流没有因此而中断。蔡主任表示:「例如英国伊顿公学(Eton College) 开展公开演说课程(Public Speaking Course),与我校学生一起进行团体讨论(Group Forum),就时事交换意见。这一方面有助提升他们对时事的触觉,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操练英文,吸引各级学生踊跃参加。」不仅如此,学校过往亦曾举办不少实体交流,包括到欧美、澳洲、新西兰、芬兰等,足迹遍布世界各地,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,在游学中提升英语能力。